成都茶馆里的茶壶风波

来源:本站原创 编辑:含羞草 发布时间:2011-11-07

和欧洲城市相比,传统中国城市常常被认为缺乏公共空间:不但没有广场、教堂、体育场等供不同人群聚集以交流意见的公共场所,而且也没有一个活跃、自治的市民社会。随着城市史研究的深入,现在越来越多的例证表明,虽然中国城市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特点,但同样存在一个生命力顽强的社会共同体,人们自发地维护公共福利,并分享着共同的社区空间。大体上,这也是本书想要证明的,因为在王笛看来,茶馆就是成都这座城市的灵魂和缩影--茶馆不再仅仅是人们去喝茶的地方,而是这座城市中的公共空间。 每个初到成都的游客都会注意到它悠闲的城市性格,市民喜欢在茶馆里摆龙门阵,民国时许多记载都证实"此地人民生活得特别休闲",尤其下午时分,整个城市仿佛都沉浸在似睡非睡之中。当时仅50万上下人口的成都有600家茶馆,而今天甚至已达到3000家以上。有民谚不无夸张地说:"茶馆是个小成都,成都是个大茶馆。"

确实如此。茶馆有好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:它对任何社会阶层开放,因此汇集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群体;它是一个事实上的社会中心,普通市民常常在那里开始和结束他们的生活;它也是一个舆论平台,人们在此交流信息、意见甚至流言蜚语,这种议论本身就能有力地制裁偏离社会规范的任何社会行为,很少有人能经受长时间地被周围人非议和指责。此外,围绕着茶馆也逐渐发展出一套地方文化,不仅是品茶礼仪,还有戏曲艺术--在成都,最早的戏园从茶馆中衍生,这与北京正好相反,在北京最早的茶馆产生于戏园。茶馆事实上兼具会客室、市场、广场、剧院等多种功能于一身,因而成为每个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此外,它还充当着社会的安全阀,人们可以在那里发泄不满。

在这个特定空间里,社会实际上处于一种富有弹性的自我调适之中。成都人一度甚至将茶馆视为"民事法庭",彼此有纠纷时就去茶馆讲理,除非谈判破裂才走向法律诉讼,由此还产生了一个特定的方言词汇"吃讲茶".如王笛所言,这也反映了地方社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治,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力量,也因此,1946年政府发告示禁止"吃讲茶"这种"私了"的方式。这也表明茶馆里的冲突是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反映,有时人们就在茶馆里进行政治活动或批评社会现状,甚至偶尔演变为暴力冲突,以至于1945年夏四川大学校长黄季陆以"易藏奸宄"及"盗窃案件频频发生"为由,要求市政府取消学校周围的茶馆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老舍茶馆“古韵茶香”活动精彩回顾   下一篇:茶馆茶艺文化“革命”正当时
返回首页

更多>>相关文章

更多>>热门分类

绿茶
龙井|碧螺春|黄山毛峰|庐山云雾|蒙顶茶|六安瓜片|信阳毛尖
白茶
贡眉|白牡丹茶|白豪银针
青茶
铁观音|武夷岩茶|大红袍
黄茶
蒙顶黄芽|君山银针|皖西黄大茶
黑茶
普洱茶|六堡散茶|安化黑茶
红茶
祁门工夫|滇红工夫|川红工夫

更多>>精彩推荐

更多>>茶学文化

更多>>茶疗养生

网站首页 | 茶叶资讯 | 茶叶展会 | 茶市行情 | 茶学文化 | 茶叶分类 | 茶叶知识 | 中华名茶 | 茶叶产品 | 茶疗养生 | 茶具茶机